餐飲過江龍低價搶灘—— 挾內捲模式 香港美食之都變遺址?
2024年2月6日

中國經營環境「內捲」嚴重,出海求存成為大勢。一眾中國餐飲品牌2023年起連番搶佔香港黃金地段舖位,希望在香港接受國際化洗禮後再出海。內地過江龍善於銀彈戰,兼有營運成本低的優勢,以往受惠自由行的本地餐廳只有捱打的份。學者警告,長此下去,香港或淪為美食之都遺址。

撰文:李俊杰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香港傳統老店及高檔餐廳掀起結業潮,一眾過江龍則趁機攻城掠地。中國烤魚界明星品牌「探魚」去年9月正式登陸沙田新城市廣場,成為「2023年度烤魚十大品牌」之中首個進軍香港的品牌。

「開店之初已經出現人流,假日有時5點幾開始排隊,9點才做完最後一轉。」引入探魚品牌的西龍飲食集團創辦人吳鴻圖數口很精,與記者計數,店內有70個座位,午市下午茶各做一轉,晚上都做兩三轉,營業額最高去到8萬多元一日,「生意都算合乎預期」。探魚舖租以營業額提成計算,吳鴻圖向記者透露現時月租約為21萬元。

相比起其他品牌,探魚租金只屬中等水平。西塔老太太、和府撈麵更以30萬元月租拿下核心商業區尖沙咀、銅鑼灣的舖位〔見表〕。

赴港受國際化「洗禮」

過江龍絕大多數為連鎖品牌,並以有快速擴張能力的火鍋店及茶飲為主力軍。來勢洶洶,何故?一字記之曰:捲。浦銀國際指出,中國每千人有6.7家餐廳,冠絕全球。強如內地火鍋巨頭之一、去年10月首店才登港的呷哺呷哺,2023年上半年淨利僅200餘萬港元,慘況可想而知。

「內地實在太捲,別看關口幾間生意好,實情是有人排隊,卻沒錢賺,整個中國市場都很難做,所以個個都想進入香港,然後將品牌推往東南亞及歐洲,再出售Franchise(特許經銷權)。」內捲嚴峻,出海謀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在中港餐飲界打滾40多年的吳鴻圖清楚大品牌的盤算,「入一個市場可賺上千萬,為什麼不做呢?一定做!」

香港被內地戲稱「金融中心遺址」,但爛船都有三分釘,尤其在接通國際飲食方面,內地城市仍難媲美香港。「把上面那套搬下來就可以落地?未必的,起碼深圳與香港已很不一樣。例如北方味道太鹹太辣,不太適合東南亞。」吳鴻圖解釋,香港接軌國際多年,飲食味道能適應各國人,中國企業來港「就是經過一層洗禮」,調整味道及菜式種類,以迎合海外市場。

要改造的還有營商思維等軟實力。吳鴻圖以同樣由他引進的姚姚酸菜魚為例。「所有設計包裝,香港的審閱標準都與內地不同。若計設太過招搖,(商場)不讓你落戶,反而要求簡簡單單。商場不喜歡,就要再執!」他不諱言,中國品牌總部很多時會質疑分部要求,矛盾位當然還有中港兩地服務質素及習慣,「內地企業可以要求員工跳舞娛樂食客,香港即使多付1000元薪金,員工也未必跳」,這些文化是要求不來的,所謂的磨合(或曰洗禮)就是如此。

檸檬水的啟示

避捲求財,除了出海,還有上市大茶飯!中國經濟復甦緩慢,餐飲業融資難。餐飲業研究機構「紅餐大數據」資料顯示,中國業界去年首八個月融資金額僅得67.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7%,而億元及十億元級別的大額融資分別下降80%及15%;同期茶飲企業更只錄得1筆億元規模的融資。

已登陸旺角的中國茶飲王者──靠便宜起家的蜜雪冰城,2022年尋求A股上市失敗,今年1月再在香港申請上市。20萬租金?其實唔貴!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指出,對於一些志在「上市拿錢」的企業,香港的貴價舖租及人工,其實是IPO成本,「當它要進軍國際,或者要來上市,那筆錢就很小」。浦銀國際指出,中國餐飲品牌以高速擴張來吸引資本市場更大的青睞與更高的估值水平,上市前後幾年間擴張加劇更是常態。翻查蜜雪冰城的招股書可見,其全球有3.6萬門店,海外佔4000間,其中1萬間門店為2022年9月底至2023年9月底期間開設。

——節錄自2月號《甲辰龍年 伺機撈底》